首页

美脚艾彩

时间:2025-05-29 20:09:54 作者:“雪龙2”号圆满归航:首次秋季南极考察推动国际合作新模式 浏览量:53740

  中新社海口5月29日电 (记者 王晓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返航暨“雪龙2”号公众开放日新闻通气会29日在海口市秀英港码头停泊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上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雪龙2”号完成航程4万余海里的南极秋季考察,联合8国12位科学家探索罗斯海生态奥秘,并首次访问泰国,参加“中泰海洋合作月”,开启国际化、跨季节、跨学科的极地合作新模式。

5月29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停靠在海口市秀英港码头。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摄

  此次考察是中国首次在南极秋季开展以罗斯海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联合航次,也是中国极地考察单船考察历时最长的一次。“雪龙2”号于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2025年5月28日返抵海南海口,共历时208天,总航程4万余海里。航次成功实现了传统南极考察由夏季向自然条件更为恶劣的秋冬季的延伸。

  考察联合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科研机构的12位科学家共同参与。考察队领队兼首席科学家王金辉表示,这次考察进一步推动了极地领域科研和后勤保障的国际合作,探索了开展国际化、跨季节、跨学科综合调查的新途径新方法,深化了国际社会对于南极秋季弱光——黑暗环境下生态系统环境适应以及关键生物类群生存策略的认知,为中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南极海洋生态保护与国际治理提供了有效科学支撑。

5月29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停靠在海口市秀英港码头。图为“雪龙2”号的直升机停机坪。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摄

  今年时值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考察队领队助理、“雪龙2”号船长肖志民介绍,在归航途中,“雪龙2”号应邀首次访问泰国,参加“中泰海洋合作月”。泰国诗琳通公主出席“雪龙2”号欢迎仪式。其间,中、泰两国科研机构举行了极地科学国际学术会议,还举办了科普教育展览。据了解,2016年来,已有15名泰国科研人员参与中国极地考察。

  王金辉介绍,本航次“雪龙2”号在阿蒙森海和罗斯海持续开展调查研究,顺利完成海洋中上层关键物种营养级结构调查、锚定潜标收放等任务,并首次在阿蒙森海成功采集长重力岩芯。累计布放34个各类观测浮标,采集水样、膜样、沉积物、生物及海冰样品共计5000余份。

  考察队副领队何剑锋说,本航次主要在水体结构、低营养级生物、磷虾和高营养级生物3个方面有新发现。其中在磷虾和高营养级生物方面,考察队发现了罗斯海西部海槽陆坡区存在密集南极磷虾群,鸟类和哺乳类主要集中在冰缘区,优势种分别为南极鹱和阿德利企鹅,以及食蟹海豹与南极小须鲸。(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守护珠江安澜 探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

对于菲方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伤害中国渔民的行径,中国曾多次提出严正交涉。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迅速派出海监和渔政执法船只前往黄岩岛,维护主权并对中国渔民进行救助。2012年6月,经中国多次严正交涉,菲律宾从黄岩岛撤出相关船只和人员。

赵乐际会见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

2019年5月21日,正在江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听取有关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新教育丨中国第一所以“应用技术”命名的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迎来建校70周年

极端天气增多、旅游需求旺盛、保护技术和能力面临诸多挑战;气候变化威胁持续存在,需制定相应的规划准备;生物因素已成当前主要威胁因素之一,亟需先期预防……延续人类文明的石窟寺如何规避不期而至的“风雨”?连日来,来自世界16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学者共探治理妙招。

湖南省委下发通知,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作为冶金炼焦用煤的“骨架”原料,炼焦煤是国际上保护性开采的不可再生稀缺煤种。公开资料显示,全球炼焦煤储量占煤炭总量约10%,目前可采储量炼焦煤资源的80%集中在俄罗斯、中国和美国。

“70后”交通银行行长刘珺任工商银行党委副书记

7月30日至31日,华南南部、云贵高原、重庆、陕西东南部及华北中北部、东北地区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